投稿邮箱: mszkjr2022@126.com
余震十七载……
2025年05月15日 14:15 来源:沁县农商银行

2008 年的512,我高一,寻常午后,当我照常午休起床系鞋带时,头顶的灯突然毫无征兆地摇,明显感觉到整个房子在晃。我喊道:"妈,地震了!" 母亲睁开迷糊的双眼,温和地说:"是不是你头晕?" 这个画面如同被按下暂停键的电影镜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直到去了校园才知道 "四川发生地震" 的消息,方才经历的震颤,千里之外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那之后的两夜,整座小城的居民纷纷涌向空旷地带,那晚爸妈都跑出去,我一人在家躺在床上,第一次感受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即便楼下喧闹的嘈杂声,我当时的心理:不躲了……


当时的我,知道 "汶川大地震" 这五个字背后的沉重。却不知沉重没有上限!连着几天,上午旷第一节课守在电视机前,关注新闻里不断循环播放的救援画面。瓦砾堆中伸出的小手、倒塌的教学楼、救援人员疲惫而坚定的身影……怀着想要帮助灾区孤儿的迫切愿望,我偷偷拿起母亲的小灵通,拨通了四川红十字会的电话。当被告知因未成年且无收入证明,无法满足领养孤儿条件时,满心的失落。如今想来,母亲当时或许早已察觉我的异常,她的沉默,是默许。多年以后说起来,妈妈说:就知道你的性子……爱操心!


十七年时光匆匆而过,互联网时代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画面具象化。透过抖音推送的影像,当年震中的惨烈景象:北川中学废墟下被困的学生、家长们含泪联名请求优先救援其他区域的书信、救援人员徒手挖掘...... 据说,参与救援的人员归来后都需要进行心理疏导,难以想象他们在现场经历了怎样的心灵冲击。当年的我,也曾打电话咨询如何成为志愿者,却被告知只有军人和经过批准的专业人员才能进入灾区。如今也只能在抖音评论区里寻一些痕迹,一字一句去感受,来自天南海北,因共同的记忆产生共鸣,即便世间没有感同身受。如果生命存在轮回,那些在地震中永远停驻的生命,如今也该高考的年纪了吧。512,不仅在大地上留下了伤痕,更在国人心中种下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间大爱的永恒信仰。


(沁县农商银行 刘静)


【责任编辑:曹鑫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