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年过七旬,生于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尚处于困难时期。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对美好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对幸福生活格外珍惜。困难时期的经历淬炼出老一辈人坚韧不屈,不畏艰难困苦的良好品格。
奶奶是小一辈教育的支持者。读书不多的奶奶,受尽了没文化的苦楚,奶奶接受新事物很快,但文化有限,好多字不认识,学习的时候很难走下去,奶奶每次都是摸索着事物的顺序和形状按部就班的走,奶奶常说:自己没啥大文化“走路”蹩脚。奶奶的三个孩子都是七零后,当时家里条件拮据,姑姑学习成绩优异,肯吃苦,如愿考上了大学,三个孩子中姑姑成了唯一的大学生。到我们这一代,奶奶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让孩子们个个都有书读,有学上。哪个孩子在用功考试、工作,奶奶绝不会让谁去影响他。
奶奶是四季的记录者。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奶奶这儿都有自己的使命。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奶奶早早的备下种子,有黄瓜、西红柿、芥菜等等,门口边和院子里小小的两块菜地被奶奶的锄头分出好几块区域;夏天一到,奶奶早早的给黄瓜秧子支起“拐棍”,它的藤蔓借着奶奶给它做的“拐棍”爬的很高很高,结出的果实直溜溜的挂在下面像是一个考了满分的孩子在跟家长炫耀;奶奶每次等到深秋时节才会把这些秧子连根拔起,给收回家里金黄的玉米让路,金灿灿的玉米铺满院子把小院儿衬得亮堂堂,奶奶把小菜园收拾的整整齐齐,剩下芥菜还在园子里等着冬天的到来;秋末冬初,奶奶把芥菜从菜园里拔起,一个一个的洗干净,有的做成芥菜丝装满瓶子给各家分好,剩下的做成酸菜,腌一大缸,过冬的美食就有了。
奶奶更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和奶奶相处六年多,见证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到了奶奶那里准能出个结果,谁对谁错,哪个占理儿哪个不对,到奶奶那儿准不偏袒谁。奶奶心里有杆秤,这杆秤就叫公平,任何事情放到这杆秤上奶奶都会称出孰轻孰重,不偏不倚。有奶奶在,不会让哪个人受了委屈。有奶奶在,家里才不会失去重心,失去平衡。
晒着太阳跟奶奶一起坐在窗边儿感叹这时光好不经用啊,岁月悠悠,愿时光能善待我的奶奶,盼奶奶能身体康健,常伴我们身边,就像现在这样!
(长子农商银行 陈静)
【责任编辑:刘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