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逆全球化、新冠疫情和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资产荒加剧,银行同业竞争空前,净息差不断压缩,不良压力增加,农商行经营压力持续攀升,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主要剖析农商行面临的经营困境,并探讨破局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外部生存环境之“危”
(一)预计资产收益率总体震荡下行。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大概率呈现震荡下行趋势,根据“黄金法则”,资产收益率也会随着震荡下行。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部战争频发,逆全球化势头有所加剧,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加入WTO以来的贸易红利在2014年见顶后对经济贡献度明显减弱。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长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人口红利和资本等长期因素对经济贡献度在减弱,科技仍然面临一些卡脖子难题。二是从经济周期角度来看,我国处于房地产周期的下行期和康波周期的萧条期。四是从经济结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高收益资产逐步减少。以往的地产和城投模式下,企业利润率较高,可以支撑较高的贷款利率;而未来消费和先进制造业等新动能往往需要低利率环境去支持。五是从微观主体来看,我国居民和企业杠杆率已经相对偏高,难以长期支撑高利率,政府杠杆率相对较低,未来政府加杠杆的空间较大,政府加杠杆需要低利率环境配合。
(二)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农商行是服务三农和小微的主力军,但是近年来,信贷需求较弱,大中型银行不断信用下沉,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和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农商行不少优质客户被策反,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大型行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市场份额由25.86%上升到41.89%,农商行市场份额由39.3%下降到27.38%(图5)。2012年至2020年,农商行涉农类贷款增速快速下滑,大中型银行涉农类贷款增速稳步提升(图6)。此外,今年以来,央行逐步降低了对贷款增速的要求,多次表示,目前贷款总量已经很大,要求贷款总量不断高速增长不现实,后续要侧重盘活存量。盘活存量背景下,同业之间贷款竞争压力预计更大。
二、自身背负包袱之“重”
农商行不仅面临日益艰难的外部生存环境,自身也存在诸多经营难题,与同业相比,要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自身背负的包袱更重。
(一)资产质量相对较差。与同业相比,农商行不良贷款率相对偏高,拨备覆盖率明显低于同业。近年来,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企业客群经营压力增大,居民客群收入下滑,不良贷款压力增大。从2019年以来的数据来看,与同业相比,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明显低于其他行,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其他行。疫情以来,农商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近几年经济景气度不高,不良率抬头明显,2024年一季度末,农商行不良贷款率3.34%,拨备覆盖率132.71%,分别较2023年三季度末增加0.15个百分点、下降10.2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转差。
(二)净息差加速下滑,盈利能力承压。近年来,我国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存款利率下行幅度相对较小,整个银行业存贷息差均不同程度收窄。与大行相比,农商行在银行定价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贷款利率被动下降,而存款利率难降,净息差收窄更为严重。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023年4月10日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的评分“警戒线”为1.8%(含)。数据显示(图9),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各类银行净息差均跌至警戒线以下。与疫情前相比,农商行净息差收窄109BP,远高于同行,是股份行的2.2倍(图10)。
(三)自身管理较为粗放。与优秀同业相比,农商行自身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尤其是在人才队伍建设、资产负债管理、财务管理、信贷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差距明显。管理方面的不足,往往导致经营理念较为落后,资产负债管理粗放,盈利能力较差,风险事件频发,抗风险能力较差,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四)外部支持较小。与国有行和城商行相比,农商行的股权结构和管理体制较为独特,大都服从省联社管理,而政府大都只是通过地方国企参股,没有绝对控股权和决策权。这种模式下,政府对农商行的支持意愿不足,与同业相比,在业务拓展、风险化解等方面,农商行都难以得到政治有力帮扶,获得外部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三、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路”
农商行应当认清现状,牢固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守支农支小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数字化银行之路,以问题为导向不断革新、大胆创新,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稳健长远发展的新路子。
(一)找准自身定位,走本地化、特色化银行之路。与同业相比,农商行有自身优势。一是农商行长期深耕农村和城郊市场,“挎包精神”深入人心,与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可持续的联系,是真正意义上的“当地人自己的银行”。二是点多面广人多,服务半径短,效率高。三是决策链条短,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能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决策和灵活处置,运转效率较高。
农商行自身优势,尤其适合开展零售业务,尤其是适合竞争相对较小的三农和小微客群。对于大额贷款客户,在利率、额度、期限方面难以与大行竞争,风险防范和承受能力也不及大行,常形成远超自身承受能力的大额损失。然而在三农和小微领域等零售领域,由于大行网点少、人员少、风险容忍度低,往往难以有效覆盖,而农商行正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错位竞争。历史和现实经验也反复印证,农商行一旦偏离轨道,脱离三农和小微定位,贪大求洋,过度追求大额贷款,结果往往导致大额损失,拖累发展。因此,农商行应立足当地,适应新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主动与地方政府、农业和小微企业相关管理部门联系,加强合作,保持在细分领域内的绝对优势。
(二)树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走综合化经营之路。长期以来,银行追求规模效益,而非利润。原因是,以往我国经济处于高增长期,投资回报率高,贷款利率也高,银行净息差高,规模效益较好,因此,银行规模越大,收益往往越高。然而,目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潜在增速放缓,投资回报率走低,贷款利率快速下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银行利润率快速下滑。由于竞争力偏弱,农商行净息差收窄最快,加上资产质量偏低,利润率不断压缩,甚至出现亏损。因此,未来并非规模越大越好,而应以利润导向,增收节支,优化资产配置,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提升利润率。
1.树立大类资产配置理念,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当前,大部分农商行资产负债管理较为粗放,不同业务条线为了本条线目标任务争抢资金,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建议成立单独资产负债管理部或团队,综合考虑各类资产的收益率、风险情况、监管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的考核指标等因素,统一进行资产负债摆布,定期调整结构优化,降本增效,提高利润率。一方面,统筹负债管理,统筹价格和流动性管理,合理确定存款和同业负债比例,降低负债成本;另一方面,统筹考虑风险和收益,优化资产结构,尽量增加高收益资产占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利润率。
2.提高对金融市场业务重视程度,提升非信贷资产收益率。由于贷款利率下行较快,存贷息差持续收窄,客观上需要金融市场业务稳步增加收益。目前,农商行金融市场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然而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存在人员数量少、人才梯队建设不到位、投资和研究能力弱等现状,盈利能力尚有较大挖掘潜力。建议,农商行可以在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加强闲置资金管理,适度增加投研和交易人员数量,通过外部培训和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交易人员素质,同时优化考核方式,加大杠杆收益和交易差价收益奖励力度,多劳多得,鼓励交易人员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全力增收。
3.尝试开展轻资产业务,逐步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从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轻资产业务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据统计,全球1000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40%,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到30%,而大部分农商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不到10%,与全球和全国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农商行可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努力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一是加强结算服务定价管理,适度提高结算收入。当前农商行结算费率基本处于全市场最低,如对公账户使用费明显低于同业,短信通免费等。费率过低,不仅影响收入,而且导致大量低效对公账户堆积,管理成本较高。在做好同业调研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收费标准,不仅可以提高结算收入,而且可以减少无效账户的资源占有。二是提高国际业务结算能力,提高国际业务收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际结算需求不断增加,国际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农商行可以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多优势,争取更多网点可以提供国际结算服务;此外,向优秀同业学习,多措并举,增加结算品种,提高结算速度,提高国际结算市场份额。三是丰富理财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低利率时代,过低的存款利率已经无法完成客户的理财需求,随着客户理财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存款大概率会逐步向理财、基金、保险和贵金属等产品转移,单纯依靠存款,已经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除基金外,大部分农商行均有销售贵金属、理财和保险的经验,在总结前期经验和借鉴他行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有序开展贵金属、理财、基金和保险等产品销售服务。为规避风险,要严格入围流程,优先选择资质较好的大型国有机构合作,确保产品质量过硬。另外,可以尝试组建财富管理部门或专业团队,培养一批专业的理财管理和销售人员,每个网点配备单独的理财经理,为产品销售提供人才保障。
(三)优化信贷管理,走快速银行之路。通过一些列改革措施,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巩固自身办贷“时间短、下款快、服务优”的优势。
1.探索组建区域贷款营销中心,发挥营销队伍集体作战优势。改变现有每个网点均有信贷团队的模式,探索信贷团队集中管理,组建区域贷款营销中心,设定中心主任,负责本中心所有客户经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为确保营销区域全覆盖,给每名客户经理划定专属营销区域,明确责任田。每个贷款营销中心,派驻专门授信审查审批岗和放款岗,归属于总行,确保独立性。
组建区域贷款营销中心至少有两大方面优势。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客户经理管理水平。集中办公后,客户经理队伍壮大,便于统一管理和考核,有助于解决小队伍考核难,管理标准层次不齐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办贷效率。中心内配备客户经理助理、专门的审批岗、放款岗,实现贷款全流程闭环管理,沟通成本降低,办贷效率提升。
2.按比例增配客户经理助理,解放客户经理生产力。目前客户经理要兼顾营销、催收不良、信贷资料录入和报表等工作,用于专门贷款营销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建议按照一定比例,增设客户经理助理,由客户经理助理负责客户签字、信贷资料录入、报表报告等文案工作,把客户经理从繁杂文案工作中解放出来,全力开展业务拓展、客户维护提升和不良催收等工作,最大限度解放客户经理提高客户经理办贷效率。
3.加强产品研发,确保产品有相对优势。大部分农商行缺乏专门的产品研发团队,拳头产品较少,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不符合客户需求,急需构建新的创新机制,打造敏捷组织,及时洞察、响应客户需求,以客户视角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迭代。比如:一是通过延长放款期限,或者补充关键资料即可续贷等方式,解决合同期内客户借用过桥资金倒贷问题。二是提高线上产品的占比,推行宽授信、严用信制度,增加客户覆盖面和粘性。三是最大限度提高办贷效率。如优质客群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抵押贷款等优质贷款,可通过全面线上化、限时办结等方式,保持产品绝对优势。
(四)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走智慧银行之路。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和“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广大。近年来,国有大行与互联网公司通过混改、跨界合作等方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行与阿里巴巴、工行与京东、农行与百度、中行与腾讯纷纷牵手合作,新一轮金融科技的竞争大幕已悄然拉开。农商行如果不跑步向前,将被甩下科技发展的快车道。由于自主研发能力偏弱,开展跨业合作或将是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较好方案。加大与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的战略合作,拓宽获客渠道,优化产品服务,提升信贷审批效率和风控水平。
1.数字为营销赋能,全面提升营销质效。一是对于存量客户,通过系统实现客户精准画像、分层分类、潜在优质客户筛选、客户积分管理兑换等功能,为客户经理营销和存量客户维护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二是对于进入厅堂的客户,可尝试通过系统识别,实现精准画像,提取潜在营销点,直接通过柜面操作系统或者辅助系统(pad、手机客户端)告知柜面工作人员,提高柜面营销的针对性和效果。三是对于新增获客,可借助外部大数据提供精准目标客户,提高营销质效。外部可参考的大数据有:政府社保、公积金和纳税大数据,阿里、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大数据,烟草平台数据等。
2.数字为乡村赋能,巩固三农市场定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贷、线上贷款等产品对农村地区的渗透不断强化。为巩固农商行在农村领域的优势,应该主动迎接数字经济的大时代,主动融入数字乡村建设大格局,配合、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基础数据库,争取政府与银行数据互联互通,巩固自身在三农领域中的地位,创新推广基于大数据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使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3.数字为园区和专业市场赋能,提升小微获客能力。园区和专业市场是中小微企业大规模聚集区,我们要牢牢守住这个阵地,就要主动迎合他们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要积极协助园区和专业市场的进行数字化转型和系统升级,为他们研发更为高效的收款系统、营销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银行和园区、专业市场的深入融合发展。
4.数字为厅堂赋能,提升厅堂引流能力。随着科技进步,营业执照办理、社保公积金缴纳、生活缴费等政务服务都可以实现线上办、自助设备办理。农商行点多面广、覆盖城乡,可以在厅堂铺设更多政务自助机具,增加专门政务服务窗口,联通政府数据网络,加大政银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通过合作,实现政府工作效率提升、百姓办事方便和银行引流的三重作用。
5.数字为产品创新赋能,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度。一是积极推进线上办贷,提高办贷效率。当前,客户对办贷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客户宁愿利率高一点,也愿意选择“简单、快捷、高效”的贷款产品,客户越来越不愿意接受“需要签大量纸质资料,且需要较长审批时间的产品”。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出更多线上产品,优化办贷流程,借助政务、市场大数据,优化贷款营销、调查、审查各环节,实现优质客户筛选、减少办贷纸质资料、缩短办贷时间,提高办贷效率的目的。二是要全面提升手机银行、公众号等线上系统的客户体验度。把网银打造成一个集金融理财、资金融通、生活服务、个人积分管理与兑换等一体的综合平台,提高功能性和便捷性。
(五)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全方位压缩经营成本。在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成本控制成为盈利的关键。农商行需要综合施策降成本,在负债成本、网点布局、人力成本等各方面降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一是科学谋划,有序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负债结构。一方面,尽量压降存款成本。根据资产价格和他行存款利率,加强与当地同业的沟通协调,避免恶性竞争,适度下调存款利率,提高低成本存款占比,降低协理存款占比。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同业负债和一般存款的性价比,合理利用同业负债降低成本。二是淘汰低效网点,优化网点布局。综合评估网点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算好长远账和眼前账,对于既无战略意义,又连年亏损的网点,应该迁址或者撤并。三是优化用工结构,降低人员成本。比如采用“正式用工+劳务派遣用工”相结合的制度,对于一些对学历要求偏低的岗位(如综合柜员、营销助理),适度增加劳务派遣用工占比,降低用工要求和成本。当然,要做好劳务派遣用工和正式用工的有机衔接,对于优秀的劳务派遣员工,择优转为正式用工,提高人员的稳定性。四是加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固定资产是重要资源,管理好不仅可以减少支出,还可以带来一定收益。对于固定资产,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维修管理,避免问题积小成大,修缮成本提升;另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固定资产,整合资源并充分利用,对于闲置资产要出租或出售,或通过以旧换新减少购置成本,避免长期闲置,最终导致彻底废弃。对于低值易耗品,要充分利用,同时要做好废弃处理,对于可回收再利用的要及时回收,对于不可回收的,要及时处置变现,避免随处堆积,既影响环境又造成浪费。
(通讯员:王宏飞)
【责任编辑:刘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