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支农助农政策的实施,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领域的支持,农商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金融改革的新要求以及科技进步的新变化,都为农商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也影响着农商行的发展策略。
一、迎接挑战,逆袭而上
一是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纷纷下沉服务重心,抢占农村金融市场份额,加大了营销力度。同时,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便捷的服务和创新的产品,也对农商银行的传统业务构成了冲击。在与同业激烈的竞争中,农商银行的业务产品、经营方式等需要不断更新迭代,才能在竞争中站住脚,定住根。
二是风险管理难度攀升。农商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和农户,这类客户通常缺乏完善的财务报表和抵押物,信用风险较高。此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增加了农商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
三是数字化转型压力较大。与大型银行、专业银行相比,农商银行在科技投入、人才储备、数据治理等方面相对薄弱,数字化转型面临较大压力。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是农商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为农商银行稳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其降低经营成本,拓展业务领域。
二是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扩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除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农村居民对理财、保险、电子支付等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农商银行拓展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是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农商银行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优化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农商银行在发展中应重点关注科技金融与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科技投入和创新,提升数字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客户信用,利用移动支付技术可以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
三、多策并举,加快发展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坚持把“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治理效能。推动农商银行重心下移、资源下倾、服务下沉、产品下潜,助力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带动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提升。
二是强化特色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无论环境怎么变化,农商银行还是要坚守定位,立足“三农”,深耕县域,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和客户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强与政府、企业、农户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银政互动”来实现产品创新、服务下沉和风险分散,将政府的外部资源转化为银行的内部效应,这有助于提升农商银行的市场影响力和业务发展。
三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长效防控机制。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能力,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同时,加强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分散风险。
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科技推动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人才,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发展。
时代的发展为农商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农商银行应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通过与时俱进的经营发展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通讯员:唐宏嵩)
【责任编辑: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