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mszkjr2022@126.com
在坚守底线中开拓进取——风险与业务协同推进的战略思考
2025年06月27日 14:27 来源:嘉善联合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县域金融毛细血管,在服务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间构建“双螺旋”增长模式,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稳健前行。


构建“三农”特色护城河‌


聚焦“一村一品”‌:村镇银行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的农户和小微企业主,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但客户相对缺乏完善的财务报表和抵押物,信用状况评估偏离度较高,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如农产品价格波动、小微企业经营不善,就容易出现贷款违约的情况。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大棚种植业、生猪养殖业)配套产业链金融服务,将信贷投放与产业周期深度绑定。


网格化服务触达‌:通过“客户经理+联络员”模式,将服务半径深入至村组,通过日常走访实现农户有效建档,提升客户黏连度,贷前三问(亲朋、同行、村社区)落实处,有效提升风险辨识度。


扬长避短差异化:业务倾向于单户授信不高的小微客户,通过高频次、小额分散业务降低集中度风险。与大行差异化互补,对接地方政府普惠金融政策,联合大行参与银团贷款项目,分摊风险并扩大服务覆盖面。


打造“全周期”风险防控体‌


贷前“穿透式”尽调‌。“三问三品”审查法:针对农户,重点核查人品(道德风险)、产品(市场前景)、押品(变现能力)同时尽调其生产规模、经营活跃度、合规性等;落实双人尽职真走访,三问落地,提前防范及避免隐性风险。


贷中“动态化”关注。结合系统客户风险评分模型,实时关注经营异常、涉诉信息等,在触发预警后及时启动现场核查。:对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农户实行弹性授信机制,提供“续贷通+利率调整”组合方案,避免抽贷引发次生风险。


贷后“生态化”管理。贷后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开展现场与非现场检查,关注客户资金流向、企业经营情况(对公账户流水、抵押物市场价值浮动)等,管户经理负责现场检查、风险分析及报告文档归档,后台部门监督执行,形成前后台联动机制,发现问题,及时通过例会研判风险隐患,一户一策,方案落地及时防范。


构建“移动中枢”技术赋能


实现“移动信贷工厂”‌:客户经理通过PAD现场采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授信报告,风险数据中台对历史不良贷款数据实时揭示,有效提升贷前拦截率,移动端贷款审批时间大幅度缩短。


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并非相互对立,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良好的风险防控能够为业务发展营造稳定的环境,降低潜在损失,增强客户信心,从而为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业务的健康发展又能为风险防控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需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将风险防控理念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业务发展不偏离稳健经营轨道。


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肩负着重要使命。只有牢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创新业务模式,在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

 

(嘉善联合村镇银行  沈君浩)


【责任编辑:曹鑫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